画家张红曦老师赠我一幅画,名为《养性须读书》,颇有玩味。
张老师是一介煤矿工人出身,自学绘画,如今在人物画上画工娴熟,造诣颇深,简单的勾勒往往给人深刻的哲理。从工人到画家,读书,学习,执著追求是一个人提升境界的必然条件。
昨天刚刚看了一则视频,在《势不可挡》的舞台上,一位拾破烂挑战者叫符凡迪,为大家献歌一曲《朋友别哭》,而且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,让我很感动。为了学普通话,他学习了英语的音标,而且在拾破烂之余到图书馆借书看,他有一颗愿意帮助别人的心,而且有追求美好的愿望,并且愿意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。这不能不说是读书让他感觉不再卑微,社会分工可能有不同,但人格的魅力、思想的境界,是要靠读书来提升的。
前段时间读白岩松的《白说》,感受就颇多。比如对于善恶的理解,与人为善,其实是把自己相处的每个人都往好处想,是基于对社会善良美好的初衷认识。而与人为恶,设想的是身边都是坏人,自己仿佛置身动物园的猛兽区,无时无刻都要绷紧神经,提防被伤害。善恶的理解出发点,其实就为自己设置了一种不同的处境,人生本来就是一片纯洁,相信社会美好善良是本来的样子。就像被骗去学费而死去的几个大学生,他们不应该被责备,有网友讥讽他们社会见识少,没有看穿骗子的本质,我觉得很可悲,谁生来不一片纯净,不是对社会一片美好的想往?
比如追求名与利的过程,想抬高自己有两种办法:一种人是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才干,以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取信于人;一种人是靠贬损、诋毁别人,从而提高自己的形象。君子有道,小人有招,但终被别人看穿本质,可能就是爬得越高,摔得越重。正如张衡语:“不患位之不尊,而患德之不崇。”
读书就是经历别人的经历,体验别人的体验,成长别人的成长。养性须从读书开始,书如我妻,相守相伴。
第436篇
书法家张志达书法
滏阳河,黑龙洞源头
评论